异位性皮炎怎么治疗 保养预防是关键
异位性皮炎:一种需要深度理解与照顾的皮肤疾病
你是否了解异位性皮炎?这是一种虽不会传染但具有遗传性的皮肤疾病,常见于婴幼儿时期。对于这样的病症,我们建议大家采取口服药物与外用药膏的治疗方式,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养和预防。
那么,究竟什么是异位性皮肤炎呢?
异位性皮肤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皮肤疾病,可视为一种具有遗传性质的湿疹。其罹患率在台湾约为11%至13%。这种疾病通常在婴儿期的2至6个月大时开始发病,患者会经历全身难耐的剧痒感。他们反复搔抓脸、颈、手肘窝、膝窝等部位,导致红疹、表皮剥伤、脱屑等现象。这些疹子有典型的分布位置,在成人多出现在四肢曲侧,而在婴儿和幼童则多出现在脸部或脖子。患者或其家人常有过敏性鼻炎、气喘或过敏性结膜炎的病史。过敏原的刺激是诱发此疾病的重要因素。在两到三岁以前接触过多的过敏原,如牛奶、鸡蛋、柑橘、巧克力等,都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空气污染物和二手烟等也要尽量避免。压力和情绪也会诱发异位性皮肤炎,来自同伴和家人的关心与支持对其病情有着积极的助益。
那么,如何治疗异位性皮肤炎呢?
治疗异位性皮肤炎,口服药物是核心,外用药膏则是辅助。由于异位性皮肤炎常伴随皮肤屏障的缺损,容易引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因此有时需要配合使用抗生素或抗病物治疗。具体包括:
1. 口服消炎抗过敏药物:异位性皮肤炎是从体内发出的病症,患者会感到非常痒,因此需要通过口服药物来治疗。口服药物可以阻断“痒-抓-更痒”的恶性循环,为后续的治疗打下基础。
2. 外用消炎药膏:药膏能够减轻皮肤发炎的症状,但必须在皮肤专科医师的指导下使用。过久或过度频繁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药效减退或副作用增加。
3. 外用清凉药水:在突然痒起来的时候,可以使用清凉的消炎药水来缓解痒感。但这只是暂时的解决办法,要彻底治疗还是要依靠消炎药膏与口服药物。
4. 局部免疫调节剂(非类固醇药膏):如医立妥、普特皮等,长期使用不会产生传统外用类固醇药膏的副作用,因此适合间歇性长期使用,以降低复发的机率。
如何保养与预防异位性皮肤炎?
清洁皮肤时,应避免使用一般清洁性肥皂。应使用适当的保湿产品,在沐浴后五分钟内立即涂抹,以锁住角质层的水分。
为什么需要使用润肤乳液?
身体的皮肤是动态的,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慢性湿疹和异位性皮肤炎患者来说,受损的皮肤屏障是主要原因。适度使用润肤乳液可以保护皮肤,改善皮肤的完整性,减少发炎和疾病的复发与恶化。在治疗初期,外用消炎药物最为有效,但应尽早搭配润肤乳液使用。选择无香精、低防腐剂的温和乳液,并在感到皮肤干燥或瘙痒时立即涂抹。用法是在晚上洗完澡擦干后的五分钟内全身涂抹。若需同时使用医生开具的外用药物,请先擦药膏后再涂乳液。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十二生肖本命佛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