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命通会》看正宗子平

命学领域可谓百家争鸣,流派众多。对于网上关于八字子平命书的提问,本文旨在为你解析这一复杂问题,希望能为你带来帮助和启示。

在命学的纷繁世界中,各种理论和技巧层出不穷,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这往往让初学者感到困惑,甚至让老学者也感到迷茫。

面对众多的命理学说,有人主张兼容并蓄,认为各家之长可以相互补充;而有人则坚持纯正的原则,认为只有真正的正宗理论才值得推崇。

笔者则认为,要想对某种理论进行否定或发展,首先要真正理解和掌握这种理论。对于那些尚未弄清子丑寅卯就盲目反对运势术的人,其言论似乎缺乏足够的依据。同样,如果不明白正宗子平的真谛就自创所谓的新命理,就如同盲引盲,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

无论是旧理论还是新理论,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自然有真假优劣之分。我们不能盲目地接纳所有命理流派,而是应该明确区分其真伪。如果我们不知道正宗子平的真谛,就无法分辨真假,又何谈兼容并蓄呢?那只会是一堆无用的垃圾。

子平运势术由宋代徐子平先生创立,以《渊海子平》为代表流传后世。子平术在明代达到鼎盛时期,其代表作是《三命通会》。该书自明代以来几乎家有其书,影响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恐怕是其他命书无法比拟的。

对于学习命理的人而言,《三命通会》是必读的经典。真正读懂此书的人却寥寥无几。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书中内容繁杂,包括正宗子平在内的命学大杂烩,让学者难以取舍;二是文辞艰深,语言简略,缺乏对重要概念和取用定格的详细阐述;三是一些泰斗级人物在重要概念和取用定格的法则上存在误解,误导了后学者。

那么,《三命通会》中的正宗子平又是什么呢?这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大量实例来验证。本文主要是向读者介绍该书的尾卷,以日时断命的那一部分,希望读者能够由此一窥正宗子平的真面目,并领悟其中蕴含的技法。

通过长期研究,笔者发现正宗子平在取用定格法则上有四大特征。而这四大特征在《三命通会》的日时论命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例如,“甲子日甲子时……酉月,只以正官格论,大贵。”这就是以月令为用定格的典型例子。

当干支为辛巳日戊子时,寅巳午月之交,官星显赫(取寅巳中的丙火为正官格局),贵显无疑。倘若提及辛丑日戊戌时的运势,那更是印绶格局,若行南方运,富贵无疑。而寅巳之月,正官格局更为稳固,显贵之相毕露。

辛未日甲午时,申子辰月之会,偏官虽存但受制(以申子辰之食伤制时支午火七杀成格),然亦有好运降临。壬寅日甲辰时遇巳月,偏官格局明朗(以巳中戊土七杀取格),只要不遇冲破,富贵显达。午月之时,正官格局显现,尊贵无疑。

丁火之旺在午月,遇壬辰日辛亥时,若月令透己土为官星,青云之路畅通无阻。而甲午日庚午时,子辰年月会聚印局,亥卯年月则身旺,均有富贵之相。更有戊午日壬戌时,寅午戌月生者,印绶格局自成。

《三命通会》中对月令用神的变格有着独到的解读。例如甲子日乙未时,若遇亥卯未月,则以财星格局论吉。而壬子日庚子时,在辰戌丑未等月,则是杂气财官格局。至于月令用神因透干会支而变格的例子更是丰富多样。

书中还详细论述了官杀在命局中的重要性。甲子日癸酉时,若酉月官纯则贵;但若混之以杀或杀多且柱中全无火气以清杀则凶。乙酉日甲申时官杀混杂,若柱有丁火制杀留官则吉。而丙申日戊子时遇酉亥月等则为贵变贱的格局。对于戊申日甲寅时的情况则反之去杀留官为大贵。至于戊寅日癸亥时的情况春卯月生则是官杀混杂,温饱衣禄之命。至于财、官、印、食被视为四善神与杀、伤、枭、刃被视为四恶神的依据在书中随处可见。如六丁日生辛丑时的诗句便是例证之一。书中对于财官印食的保护以及杀伤枭刃的制伏都有详细的论述和例证。

在探讨干支冲合与干支十神之象时,《三命通会》尾卷中的诸多实例生动具体,如“丁卯日己酉时”等,每一句断语都蕴含着深厚的命理智慧。这些短句式的描述,不仅展示了命理学的繁琐复杂,而且体现了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对这些断语的理解,无疑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子平术的内涵。

《三命通会》的日时论命法虽然全面考虑了月令用神,但在深入探讨每个字的含义时仍有不足。我们不能期待每一个八字都能与书中的断语完全吻合。即使是高手,在完全真实的八字面前也只有约八成的准确率。这也说明了命理学的复杂性,以及寻求命运答案的困难。古人写下此卷的目的,或许并非为了让后人直接寻找命运的答案,而是通过这种形式,展现正宗子平术的具体论命方法。

这些论述充满了生活的真实写照和人生的智慧。它们不仅仅是关于命运的预测,更是关于人生哲理的探讨。每一个断语,都是对人生的一种解读,对命运的一种思考。它们让我们认识到,命运虽然复杂,但并非完全不可捉摸。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三命通会》等古代命理学著作可以为我们揭示人生的奥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人生。

《三命通会》的语言表达生动、丰富,文体独特,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这些论述不仅仅是关于命运的学问,更是古代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我们重新研究和理解这些古老的智慧,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十二生肖本命佛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