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学霸小学生回应于丹神提问陶渊明日常生活习惯猜想

本周日,浙江卫视博实乐《同一堂课》将迎来第三期节目,让人期待不已。继上期徐帆和冯仑以人文情感打动人心,本次节目中,文化学者于丹将带领观众走进“桃源深处”,探索台湾省池上乡福原小学的一段独特经历。这位首次来到四年级忠班的嘉宾,用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解读陶渊明代表作《归园田居》,与学生共度72小时,剖析陶渊明恬淡质朴的躬耕生活。那么,关于弃官归隐、志趣高洁的陶渊明,于丹又会带来哪些别具一格的解读呢?

北师大教师于丹穿行在金黄的稻田旁,她骑着单车靠近美丽的池上乡福原小学。她没有急于登上讲台,而是默默聆听班主任的教学,记下每个学生的名字。她表示,面对从未接触过诗歌的小学生,她曾感到崩溃。但仅仅通过朗读《归园田居》的开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便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共鸣。随后,于丹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问题:“我们来探讨一下陶渊明会不会种田?”这个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们的沉思。一个名叫丰匀的学生率先回答:“他说草盛豆苗稀,说明他不太擅长种植。”于丹夸赞道:“你好棒啊!”随后又有同学补充道:“他考试都是第一名”,“是学霸。”这一幕幕生动有趣的互动,让课堂变得积极踊跃。

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于丹注意到学生们生活在稻米之乡,于是选择以同样描绘农耕生活的《归园田居》作为教学线索。她引导学生们结合现实生活思考诗句的含义,真正读懂诗歌。因为诗句与学生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他们很快理解了颔联“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深层含义,即作者虽然努力但并未种好田。于丹也引导学生们理解诗歌的主题:“即使种不好田,陶渊明也乐在其中,因为这是他的心愿。”她鼓励学生们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并牢记自己的心愿。这种逆向的思维方式以及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课程的趣味性和亲切感,也让他们对接下来两天的课程充满期待。

于丹的课堂总是充满惊喜。她不仅会耐心解答学生们天马行空的问题,还会讲解小篆文字。由浙江卫视、灿星制作、南瓜视业及碧桂园联合打造、博实乐独家冠名的《同一堂课》,致力于探索教育的多样性,为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每周日晚21:10,让我们一起走进《同一堂课》,聆听于丹的“种地”之课,共同探索教育的无限可能。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十二生肖本命佛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