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节气的传统习俗及传统食物
秋分节气:传统习俗与美食的丰富展现
每年9月23日或24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均分,这便是秋分节气。全球无极昼现象,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秋分也因此被称为降分。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秋分节气的传统习俗及美食。
一、秋分传统习俗
1. 秋祭月: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古代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最初的“祭月节”定在“秋分”这一天,但这一天的月亮不一定是圆的,因此后来将“祭月节”从秋分调至中秋。
2. 竖蛋: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这一天,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3. 候南极: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秋分这日早晨,历代皇帝会率领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南极星只在秋分之后才能见到,且一闪而逝,极难见到。南极星也被称为南极仙翁或老人星,是神话中的老寿星。
二、秋分传统美食
1. 吃秋菜:在岭南地区,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秋分这天,全村人会去采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
2. 送秋牛:秋分时节,便有挨家送秋牛图的习俗。图上印着全年农历节气,还有农夫耕田图样。送图者一般是善言唱者,会说些秋耕和吉祥的话。
3. 粘雀子嘴: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还要把十多个或二三十个不用包心的汤圆置于室外田边地坎,以防雀子破坏庄稼。
三、秋季养生美食
1. 吃螃蟹:秋分时节是蟹肉最肥美、最滋补的时候。螃蟹属上等名贵水产,肉嫩味美且营养价值极高。淡水蟹中最为出名的为大闸蟹,俗称河蟹、毛蟹、清水蟹。
2. 吃润燥食品:秋季气候干燥,应多吃润燥食品,如梨、藕、银耳等。蜂蜜、芝麻等也是秋季养生的佳品。
秋分节气蕴含着丰富的传统习俗和美食文化。在享受这些传统习俗和美食的也要注意养生保健康。希望大家在秋分时节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度过一个愉快、健康的秋天。秋分时节,萝卜蔬菜倍受瞩目。在这一季节,我们推荐多食辛味、酸味及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与胡萝卜。这些萝卜若按适当方式食用,便能发挥出其独特的食疗养生效果。
对于萝卜,生食能为我们带来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与化痰止咳的益处,而煮熟后则有助于益脾和胃、消食下气。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晒干的萝卜也能成为“万能药物”,因为它仍然富含维生素B1、钙和铁,能为我们补充食物纤维与矿物质。但脾胃虚寒的朋友们,建议煮熟后享用,以治疗脾胃失和、腹痛作胀、痢疾腹泻等症状。
秋分这一天,传统习俗中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这些汤圆不仅寓意着家庭的团圆,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农民们在这一天按习俗放假,用细竹叉扦着汤圆置于室外,希望糯米做的汤圆能粘住偷食的雀儿,让它受个教训。秋分时节也是鸡蛋的盛宴。民间有“竖蛋”的游戏或比赛,而鸡蛋更是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吃蛋对于身体大有裨益。
在秋分时节,人们的食欲渐增,偏爱吃肉。专家建议要根据体质和气候选择适合的肉类。鸭肉因其营养丰富、肉质壮嫩肥美而备受推崇。尤其是当年新鸭,更是养分的宝库,能提供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其性寒凉,特别适合体热上火者食用。相比之下,其他肉类如猪牛羊等稍逊一筹。鸭肉不仅易于消化,还富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其脂肪酸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和低碳饱和脂肪酸。
除了肉类外,还有许多秋季食物值得我们享用。梨因其鲜嫩多汁被称为“天然矿泉水”,能清热解毒、生津润肺。西兰花则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抗癌成分异硫氰酸盐。鲜枣则是秋季水果中的佼佼者,富含多种营养素如维生素C、钾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软化血管、控制血压等。
秋分时节是一个充满丰富食材的季节。我们应该根据体质和气候选择合适的食材来保持健康。从萝卜到汤圆,从鸡蛋到鸭肉,再到各种秋季特有的蔬果,它们都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和美味。在这个季节里,让我们一起享受美食的也保持身体的健康与活力。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十二生肖本命佛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