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世界浅览

漫谈梦境

汉字的字形,犹如生活中的艺术品,常常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只是需要我们不过度专注去审视。有一个奇特的现象,每当我凝视某个汉字超过三十秒,它仿佛开始变形,变得陌生起来。但在日常生活中,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我对“梦”这个字有着特殊的好感。世间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事物存在呢?动物是否有梦?对于古人来说,这可能是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在古老的甲骨文里,“梦”字是由“夕”字和一个形似虫子的小部分组合而成。夜晚的寂静中,我们沉浸在梦境的抚慰或折磨中。先民们或许认为梦是由那种神秘的虫子带来的吧,如同我们想象中的瞌睡虫。

人们常说梦有善恶之分,确实,我两者都尝过其滋味。我既不愿追求美梦,也不愿承受噩梦的折磨。噩梦固然令人恐惧,但醒来后的庆幸如同虎口脱险。而美梦呢?它给人带来的失望更加深刻。如果说梦是飘渺徜徉的意境,那大多是美梦所带来的感受。是的,它深远而持久,如同美妙的音乐绕梁三日。然而身处其中的人们,却往往难以承受其中的情感。即使你从中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人生体验,付出的代价是否过于沉重了呢?——其中也包含着欢乐。

中国最富盛名的梦,当属庄周梦蝶。他将自己幻化为蝴蝶,轻盈地在花间翻飞。这大概是他表达齐物观点的方式。虽然过于哲学化,让人难以直接感受到美感,但幸好他化的是蝴蝶,这种美丽而轻盈的昆虫,本身就如同不可捉摸的梦境。如果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甲壳虫,那又会是怎样的韵味呢?或许有些像摇滚乐手在舞台上的狂热表现,虽然令人兴奋,但并不符合农业社会中国人的审美喜好。

关于梦的美、虚幻和忧伤,前人已经描绘得淋漓尽致。王国维的一句词却让我深有感触:“一霎新欢千万种,人间今日浑如梦。”他描写的是短暂的欢愉之后的忧伤与迷茫。这就是欢乐中蕴含的忧伤与绝望,也让他对两宋名家的作品产生了自负,因为他们可能缺少了这种深沉的意蕴。他不必说“今宵剩把银虹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或是“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虽然这些描述得十分真切,却仅限于哀愁。他更喜欢表达的是“若是春归归合早,余春只搅人怀抱”,希望春天的快速流逝,眼不见心不烦。他极端推崇李煜,可能正是因为他的词中充满了这种情感流转和绝望的气息。但请注意,我所说的眼不见心不烦并非意味着“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绝不支持任何暴力行为,无条件拥护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是我们所有人的共识和原则。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十二生肖本命佛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