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上易传朱震思想易学及思想深度探讨

诸儒对“七日来复”的奥义进行深入探讨,这一理念源自古老的易经,蕴含着天地运行的哲学原理。

子夏开始揭示了这个神秘的概念,他认为这是阴阳交替的过程。经过六个阳爻和六个阴爻的交替,最后回到初始的阳爻状态,总共七天。诸多儒家学者如京房、陆绩、虞翻等都认同这一观点,认为这是阳爻经过六个阴爻后的回归。王昭素详细阐述了这一过程,乾坤相互转换,阴阳相互消长,经历七个阶段完成一次复归。

苏子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这一概念,他将其与子午联系起来,阐述了阳气剥尽后,经历七天复归的过程。他强调,在一年、一月、一日中,都有这样的七日循环。

陆希声认为圣人以此表明历数的微妙之处。从立冬到大雪,经历七个爻的变化;从冬至的中气卦起到复卦,也经历七天。圣人观察天道运行,发现反复不过七天,所以称之为“七日来复”。

王辅嗣也对此有所阐述,他认为复道不可远离,天道如此。他还引用了孔颖达的观点,解释了阳气剥尽后七天复归的过程。胡旦对此提出了质疑与反驳,他强调阴阳变化是天地之常理,阴之极会有龙战之灾,所以剥尽则复。臣则认为阴剥阳尽而成坤,阴极阳反而成复,这是天道的运行规律。

《说卦》揭示,乾卦与西北方息息相关,同时也代表着十月。序卦告诉我们,万物的发展不会终止,剥穷上反下,随后便是复卦的出现。王昭素解读道,复卦的时刻通常指的是七天,这个七天的周期代表着乾坤二卦的天地阴阳之理。胡旦对此提出了质疑,并引用了西汉京房的卦气学说和东汉郎颜的六日七分之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王洙提到孔颖达虽然根据《稽览图》解释王传,但易纬消息之术包含更多深层含义。王传的主旨可能并不在于表面所呈现的内容。以七为阳数,阴阳消复不过七日,这是天道之常。凡消息都是以阳为依据,因为阳尊阴卑。臣回答说辅嗣认为阴剥阳剥至尽后七日便能复生这是因为天道运行反复不过七日复生的时间不会太远这是自然的天道

有人质疑王传的真正含义何在?宋咸提问卦气是否从“中孚”开始?他指出文王周公仲尼以阴阳刚柔等象征教导世人但并不意味着每个卦都与特定的月份或爻与特定的时间相对应为何卦气只起于中孚而不起于其他卦象呢?臣回应说壬遁虽得易经的一部分道理却未能完全体现易经的全貌阴阳术数之学无处不在体现阴阳之道易理以阴阳为本圣人推阴阳刚柔进退消长之理象征得失存亡之象这些道理归于仁义源于天地自然

“中孚”之卦,揭示着十一月间的奥秘。从年岁循环的角度看,阳气的源头冬至时开始涌动;从历法的角度,太阳始于牵牛星的出现;从日常的角度来看,白昼的曙光在子夜时分初现;而从人的内心出发,所有的思绪与忧虑始于内心的觉醒。对于为何选择这样的起点,充满了深深的疑问,若不深入了解易经中的直卦,便无法明白阳生为复、阴生为姤等微妙变化。面对临至八月所预示的凶象,那些善于洞察的人能洞察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那些真正懂得易经的人,能够品味其中的细微差别,倾听其中的深刻道理,观察其中的微小迹象。仅仅重视易经的疏漏而忽略其纬书之学的价值,甚至废除消息之卦,又怎能算是真正的观书者呢?刘遵曾言,天道运行包含十二次变化,阴行与阳行各六次。当阴行至其六时,六阳失位;至七时,阳复本位。这就像周天十二次的环转反复,其数量恒定。无论年、月、日、时,皆如此循环往复。

胡旦对刘遵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如果从一天来看,从夜半至日中是一日的复辟;从一年来看,从建子至建午是一年的复辟。这是以阴阳之数来论的。但若说一月之中七日一复,一纪之中七年一复,则让人无法理解阴阳是如何复辟的。天道的十二次环转反复似乎是一个无穷的循环,让人困惑哪次是阴哪次是阳。以寅、卯、子、丑来说,子时算是阳还是丑时算是阳呢?左转则似乎与天道相悖。

臣认为刘遵所论述的阴阳运行之数符合天道七日必复之理。虽然他没有从乾坤二卦的消息之象来详细阐述,但其言也有一定的道理,不能一概斥之为妄谈。阳生于子而阴生于午,自午至子七而必复。以此论述天道运行之数每天每月每年都是如此符合事实。因此六十卦对应三百六十日,两卦之间相隔七日。圣人存其七日来复于复卦,这是为了明示卦气之变。陆希声认为这是历数之征。王洙则指出阴消则阳长,从五月至十一月,日行七舍后阳气乃复。因此称七日来复也。臣反驳王洙称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分为二十八舍,日行一度为一日行一舍与月合朔为一月。王昭素进一步阐释了乾坤阴阳六位周而复始的道理。

胡旦对昭素的阐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根据易经的剥卦九月底阳气已尽十月以纯坤为主隔坤一卦六日七分后阳气复苏昭素认为五月开始一阴生至九月虽有一阳但众阴依旧剥蚀万物至十月六阴数达到极致十一月一阳再次生发这就像昆仑兄弟暗中吸取力量为自己所用尽管昭素被指掠夺褚庄之美但其论述深得易经之象虞翻和陆绩解析六十卦以揭示奥秘其中涉及象中孚象复等概念并对六日七分卦气之学深信不疑胡旦引述子夏等学者的观点强调历经七位后返回到坤的复状态需要七日的时间其主角是阳还引述了其他学者的观点来解释七日之象易经中的术数深奥莫测胡旦在此留待后来者探讨而陆希声等人以七为少阳之数则需要进一步商榷

易经中的策数、爻数、卦数等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少阳七对应着二十八策老阳九对应着三十六策少阴八对应着三十二策老阴六对应着二十四策这些策略数字代表了四象分太极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与自然的对应关系例如震惊百里的说法揭示了阳爻与阴爻的结合以及陆希声观点中的某些疏漏之处。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十二生肖本命佛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