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表情符号写入判决 或成呈堂证供
微信,这款日常沟通必备的工具,早已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如今,它的表情符号也频繁登上司法文书,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自微信表情符号写入判决这一话题登上热搜以来,人们纷纷关注这一新兴现象。
据江苏高院微信公众号透露,裁判文书网上关于以表情符号作为证据的案件数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从几年前的几起案件,到现在每年数十起的增长,这一数字令人瞩目。
去年,腾讯公司官方微博上的一条消息让微信用户们注意到,微信表情中的小黄人已经了。这一变化迅速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而如今,微信emoji再次引发关注,网友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
微信表情符号的使用也带来了一些法律问题。虽然它们为我们的网络交流带来了情感化和趣味化,但不当使用甚至恶意使用表情符号可能导致纠纷、侵权等法律问题。
据法治日报报道,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起合同纠纷案中,微信表情符号的解读成为了关键。卢泓发送给田民的微信表情符号【赞】,在一审法院看来,并非是对歌词的认可,而是礼貌性回复。而在另一份借贷案的判决书中,一个“OK”表情符号的解读也引发了争议。
表情符号的表意解读具有主观性,缺乏统一标准,这使得法院难以精准解读当事人的真实意图。同一表情符号在不同手机设备中的显示也可能存在差异,这进一步增加了双方的理解误差。
网络语境下,使用表情符号需要谨慎。对于涉及切身利益的网络对话,建议尽量使用文字形式表达态度,以避免误会和纠纷。注意留存相关聊天记录,以便在维权时作为证据。
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凌指出,随着即时通讯软件的普及,网络表情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法庭上作为证据。对于大多数案件而言,网络表情通常只是辅助证据,但其解读已经成为网络时代司法者面临的挑战。
我们需要在自制或传播表情符号时,注意合理界限,避免给他人合法权益、社会道德秩序带来伤害。网络发言要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善意使用表情符号。如果滥用言论自由权利,随意使用表情符号侮辱、诽谤、威胁他人,将可能构成侵权,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微信表情符号虽然为我们的交流带来了便利,但在使用时也需要谨慎。在涉及法律问题的场合,更应慎重使用表情符号,以避免可能产生的纠纷和侵权问题。
生肖守护神|生肖配对|12生肖配对|生肖属相配对|生肖运势|十二生肖配对表|十二生肖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