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序卦传御纂周易折中研究
孔氏颖达曾提及,韩康伯指出,《序卦》并非揭示易经的深层内涵,而是通过卦的顺序和卦象来阐释道理。六十四卦之间有着相互对应的关系,如屯蒙、需讼等,呈现颠倒或变化的状态。圣人设定的先后顺序具有深意。采用孔子的序卦理念,这些颠倒和变化就不复存在。韩康伯强调因卦之次,托象以明义,确实有其道理。
张子进一步解读了《序卦》中的每一卦都有其相承的关系,圣人创作易经必然遵循一定的次序。对于《序卦》是否为圣人之作虽存疑,但先儒认为它是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众多的道理。
关于《序卦》是否体现消长进退的道理,有回应称确实如此,《序卦》是易经内涵的体现。就如“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的道理,它是易经精髓的展现。
对于易经上经三十卦与下经三十四卦的数量差异,有解答指出易经的卦有正对和反对之分。正对的卦反复观察只有八个,其余反对的卦反复观察则有二十八个,组合起来总数是三十六。上经与下经的卦数经过特定的组合和反复观察,数量是均衡的。
项安世指出,易之上下经需要通过《序卦》来解读。孔子依据《序卦》之次,揭示了天道之变迁、人事之得失。屯继之的含义是物之始生,代表了气的充塞。蒙继之则代表物之幼稚,需继之表示物生后的养护。随后的饮食之道引发争端,故次之以讼。师卦与比卦虽然相反,但各自取义不同。当人们相互亲近与比较时,自然会积累力量与资源,出现小畜卦;物有所积累后产生礼仪,故为履卦;逐渐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即为泰卦。
随着豫州的步伐,出现随顺之道,乐于随人之后的人必然有所忙碌,以蛊为象征。只有经历了事务的磨砺,才能成就大业,故以临为标志。事物只有盛大才值得观赏,故以观为继;可观之后才能有所契合,因此以噬嗑为象征;事物还需加以修饰,故以贲为标志。
《序卦传》通过卦的顺序和卦象深入解读了易经的内涵,揭示了天道人事的变迁和得失。各位先哲的解读和阐释使得《序卦传》的意义更加丰富和生动,为我们理解易经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集说】
崔氏憬深邃地揭示,那些德业崇高者的言行举止,宛如璀璨的明珠,供世人瞻仰学习。苏氏轺则细述了人际关系中的“合”之重要,真情流露是“苟合”,礼仪修饰情感则为“贲”。崔氏指出,“苟合”易流于轻率,而“贲”则难合,需相互敬重才能长久。过度修饰会掩盖真实,需剥去繁华,回归本真。
张氏栻强调,装饰贵在文雅,但过度则会失去原本韵味。事物在剥蚀之后必将复苏,积累无妄,才能有所畜养,迎来盛大发展。
崔氏憬进一步阐释,事物回归本源便是真诚,复苏需无妄为。周子则言不当的行动是妄为,只有经历妄为才能真正复苏。郭氏忠孝表示,天德在于刚健,大畜止于健,行动于无妄之间。阎氏彦升强调只有无妄才能有所畜养,所畜养的是德行。余氏芑舒论述从忠信之薄到伪饰之路的旅程,经历剥蚀后真实独存。何氏楷强调需分辨清楚不妄与无妄。
苏氏指出,养育人才而不用会导致行动冲动,行动不停歇则易走向极端。阎氏彦升认为修养自身是君子成就自己的途径,应对事物时需保持中立,行动时遵循中行之道。林氏希元强调没有修养则无法行动,必须以超越常人的才能,在适当的时机做超出常规的事情。姜氏宝提出没有修养则身体无法立足,需充实自己的修养才能展现能力。
世界因天地而存在,天地因万物而有意义,万物因男女而繁衍。从家庭到国家,君尊臣卑的等级关系就如同亲子关系一样严格。礼义是用来区分尊卑贵贱的。《朱子语类》中对于礼义的解释深入浅出。吴氏澄解释咸卦为何为下经之首,夫妇关系是咸卦的象征,再扩展到父子、君臣等关系。
【集说】
郭氏忠孝理念深入,当人们在外受挫时,总会渴望回归家庭的怀抱。因为在行为得不到认同之际,反思自我、寻找家庭庇护是人之常情。
阎氏彦升阐述,只知道前进而不明盛衰变化、顺应时势,容易遭受伤害。因利益而聚的人,困境时可能相互背叛;而因天缘而聚的人,困境时则相互扶持。困境中的痛苦让人心灰意冷,因此会寻求家人的慰藉和力量。
何氏楷提到,晋与渐都是前进的象征,但前进必有难关要闯,首先要经历艮卦的阻碍。前进必然伴随伤害,因此需先壮大自身实力。
当家庭遭遇困境,离散成为必然,这就是“睽”卦的含义,睽意为分离。分离带来困难,此时便是“蹇”卦显现的时刻,蹇意为艰难。物极必反,所以接下来是“解”卦,意味着缓解和转机。
【集说】
周子觉得,家庭离散往往从妇人开始,因此睽卦紧随家人卦之后。就像两个女子同住但志向不同,产生隔阂。
生活的旅途总是伴随着损失和增益。有时我们承受损失是为了将来的更大收获。当我们经历损失而不停歇,增益便会显现。持续的增益最终需要决断,如同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但决断之后,新的机遇便会降临。
【集说】
朱氏震认为,任何事物的过度充盈都需要决裂以寻求平衡,就像堤防需要开口放水以保持水位稳定。世间万物变化无常,咸恒十变也代表着损益的相互转化。
俞氏琰描绘了损益盛衰的循环过程。损失不断,天道却可能复原,带来增益。而增益若不加节制,就会积满溢出来,此时需要做出决断。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活常态。损失后常有增益作为补偿,增益后也可能面临决断的挑战。
物与物相遇才能汇聚,称为“萃”,也就是聚集。聚集而上升的事物被称为“升”。升而不止必然面临困局,需要理解并接受困局的存在。困于高处的事物,必然会返回到低处,此时需要深邃而宁静的心态。
【集说】
崔氏憬指出,当一切升到极致时就会陷入困境,这是必然的过程。张氏栻认为,天下万物分散则小,聚合则大,聚集上升是升进的过程。项氏安世提到,物与物的相遇是情感的交汇,是众多事物的集合。聚集不必停止,也可以是不断的发展变化。
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革新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就像井水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季节的变化。革新的过程虽然艰难,但这是我们前进的必经之路。朱氏震还提到井的使用需要保养,长时间不保养的井会变得污浊不堪。治理井需要清除损害井的因素,这反映了古人对事物维护和管理的重视。
接下来我们看到革物的重要性与鼎紧密相连。长子作为家中的主器与震卦相应,震卦代表动。事物不能一直动而不止,需要适时停止,这就是艮卦的含义。动与止的结合使事物渐进发展,这就是渐卦的含义。渐进的过程必然有所归宿,归于何处便是丰卦所表达的大业。阎氏彦升强调了晋卦与渐卦的不同之处。晋卦代表前进但伴随伤害;而渐卦代表渐进必有归宿。这种归宿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归宿。朱氏震进一步阐释了同人卦与大有卦的关系以及丰卦与归妹卦的联系。得其所归的人或事物必然能够成就大事这也体现了古人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重视。
案中提到达到顶峰的人或事物必然会面临失去其原本位置的困境这就需要旅行四方寻找新的机会这就是旅卦的含义。张氏械解释了旅卦与巽卦的联系:在旅行中遇到困境时只有以谦卑的姿态才能找到新的入口。这也反映了古人对于适应环境变化寻找新机遇的智慧和策略。当你真正投入到某件事物中你会被其吸引并乐于接受这种愉悦的感觉就像兑卦所表示的。在享受之后事物往往会开始分散这就需要我们接受涣散的状态认识到万物都有离散的时候。【集说】张氏栻认为当我们遵循道的指引时我们会被其说服表现出巽卦的特点。项氏安世洞察到人性的微妙变化,他发现情感间的排斥会引发愤怒,而情感的交融则会带来愉悦的浸润。只有当我们全心投入某物,才能获得真正的愉悦和满足。他还观察到,世事纷繁,物极必反,万物都会有相离相汇的时刻,但也会有节制的到来。这种节制不仅使我们更加坚定信念,更促使我们将信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这份信任感让我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更加自信。
韩氏伯则认为,孚即信也。他认为在行为和生活中坚守节制和守节的品质至关重要。但与此我们应避免过度自信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自信而不失谦逊。
在探究人类智慧的瑰宝时,那些真正自信的人总能超越常规,坚定行动。他们将自己的信念付诸实践,以超越常人的决心和行动成就非凡。我们也应警惕过于自信可能带来的问题。真正的智者能洞察人生的机遇与时机,以既济之态迈向新征程。世间万物无穷尽,人生亦如此,我们要学会把握时机和节奏。韩氏伯还提出,矫正世俗风气的方式之一是行事恭顺、用度节俭。这种平衡可以帮助我们成就自我。而项氏安世提醒我们,在追求超越的过程中要警惕过度超越带来的困境小过可助力成事。生命的生生不息在于平衡与和谐。
王氏通对《序卦》的深奥之处赞不绝口。大道之相生无穷无尽,智者能洞察其中奥妙。《杂卦》则教导我们做人处世要守正有道义之心。乾坤为天地之本坎离为天地之用易道始于乾坤终于既济泰否为人事之要在易卦的深邃之中隐藏着天地间阴阳盛衰的奥秘卦象的呈现揭示出天地万物的生灭变化之美。
项氏安世进一步阐释了天地生万物的根源始于乾坤终于坎离这是气化之本质。而下经所描述的万物相生则是基于形与气的相互转化从咸恒到既济未济揭示了夫妇之道以及万物生长的规律。蔡氏清则指出序卦中的相反与相因两种情况分别代表了事物的两个极端但都遵循着阴阳相生相克的自然法则。
通过对易卦的深入解析展现天地万物生灭变化之美这些深奥的哲理启示我们理解自然和人生的真谛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智慧和指引。
生肖守护神|生肖配对|12生肖配对|生肖属相配对|生肖运势|十二生肖配对表|十二生肖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