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归藏略谈奥秘与卜卦之道

易经网致力于传承并发扬易经文化,为用户推荐众多易经相关资源,其中包括归藏易略说和易经卜卦等。该网站是权威的易经交流与分享平台。

关于归藏易的起源,有一个引人入胜的传说。据说商人的祖先契因吞服玄鸟蛋而生,玄鸟成为商人的图腾,这也反映了母系社会的特征。在殷商时期,人们将夏易的连山卦改编为归藏,象征着万物归藏于地,也代表着人类文明与文化的起源。归藏易是三易之一,与连山易和周易合称。尽管目前中国大陆仅存有周易和连山易水卷,但在海外却保存有完整的连山易的27卷和归藏易的23卷。

历史上对于归藏易的研究充满了发现与研究热潮。例如,在清末,王懿荣在中药店购买的龙骨上发现了刻划的符号,从而引发了对其的研究和收集热潮。湖北江陵王家台秦墓出土的归藏重启了解放后中国对归藏的研究。八尺神照镜是古代按照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制作的镜子,用于祈福、祭祀等,日本在汉唐时期带走了其制作技术。《归藏》中的部分内容如郑母经对我国的研究具有重大价值。

深入研究《归藏》易书,首先需了解其起源与构成。《归藏》一书在《隋志》中著录为十三卷,其内容显然不止《易爻阴阳卦》二篇。推测而言,《归藏》十三卷应该是从汲冢中出土的多种古易书的合集,其中包括已知与未知的易书。传世的《归藏》应该是这些易学古书的一个大杂烩。

宋代以后,《归藏》的三篇内容已失传。幸运的是,清代的学者们从经籍传注中挖掘出了遗失的内容,并辑录成篇。如今,我们才能从这些辑本中窥见《归藏》的部分内容。湖北江陵王家台秦简本《归藏》的出土,对校理传本和深入研究秦简本都有极大的帮助。

探寻《归妹》的智慧,我们仿佛看到了承载祭礼的古老筐篓,这是马引《西溪易说》所诠释的深意。渐卦则隐含着娶女之事,每一卦象都承载着独特的哲理内涵。易道深邃,每一卦都有其独特的象征和内涵。

在秦简本中,晋卦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马氏解读道,其字源某种声音的演变。明夷象征着翼垂危,这也是前引易说中的智慧。每一卦,都仿佛古老的哲人留下的智慧遗产,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故事。

岑马解读中,黄宗炎认为岑当属贲卦。秦简本中的字作为单字卦名存在争议,或许它是某种古老文化的遗留,蕴藏着丰富的故事和历史背景。

未济卦在《西溪易说·原序》中引述的五十六卦中占据一席之地。马氏解读蜀字有独特见解,同时提及随卦的特别解读方式。随着历史的流转,古老的智慧逐渐被遗忘和误解,只有深入研究才能探寻其真正的内涵。

远古时代,夏后启的筮卜故事是历史的重要篇章。他在大陵山献祭神灵,登上钧台进行卜筮,皋陶给出的占辞不吉。这一故事在《史记》中有记载,而在《归藏》这部古籍中则有着更丰富的细节。启征服扈氏的过程以及明夷卦的卦辞都与此有关。

关于夏启筮卜迁徙九鼎的故事,马氏在《博物志》中引述了这一过程。同样,《路史・后纪》也有相关记载,描绘了启迁移九鼎的历程。

在古代传说中,舜也曾进行筮卜,希望通过占筮登天成为神。黄龙神给出了不吉的预示,这一故事在《博物志》和《路史・后纪》中都有记载。秦简本将此故事与明夷卦相联系,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线索。

武王伐纣前进行的筮卜,耆老给出了吉利的预言。然而在《路史・后纪五》中却引用了不吉的结果,这与秦简本的记载存在差异。《博物志》中的记载更为准确,为我们呈现了武王占卜的完整过程。

古代神话中,鲧为了治理洪水而筮卜,得到的结果不吉。这个故事在《归藏》、《路史・后纪》中都有记载。秦简本将此故事与某个卦象联系起来,为我们探寻古代治水智慧提供了线索。

桀伐唐的故事是充满神秘色彩的历史事件。桀在进行征战前的筮卜中,荧惑给出了不吉的预言。这个故事在《归藏》、《太平御览》和《路史・后纪》中都有详细记载。《归藏》的版本最为完整,为我们展现了这一历史事件的全貌。

关于《归藏·启筮经》,马辑注提到朱氏《经义考》的记载。据《玉烛宝典》卷三引述,《归藏易·启筮经》的本名应为《启筮经》。其爻辞形式与《郑母经》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现在我们来逐一解读其深层含义。

首先是关于夏后启的筮卜,他在大陵山祭祀神灵并登上钧台卜问吉凶。这一事件在多部古籍中都有记载,如《太平御览》卷八十二以及《初学记》卷二十二等。秦简本的灌(观)卦也与此事有关,“启”后可能遗漏了“筮”字。另一种说法见于《御览》卷一七七。夏后启还在晋之虚祭祀神灵并建造灵台作为祭坛,这一事件在多个古籍中也有记载。女娲也曾进行筮卜祈求云幕张开,卜辞中透露出对九州和平的期盼以及对天地神灵的敬畏之情。这些古籍中的记载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卜筮的重视以及对天地的敬畏之心。这些卜辞也是古人对于自然、世界以及国家社会运行的独特理解和观察的记录。

古老的典籍中隐藏着神秘的《本蓍篇》。这篇章所记载的并非空洞玄理而是实实在在的选择和治理蓍草的方法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经验。蓍草,这种生命力顽强的植物,历经千年风霜,依然老而弥坚。它的生命历程仿佛见证了世间的沧桑巨变。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人们赋予蓍草神秘的能量,认为其能预示未来的吉凶。每当重大决策之际,人们便会借助古老的《本蓍篇》的智慧,慎重选择蓍草以获取启示。在此过程中,仿佛与天地自然间的古老智慧产生连接,从而洞悉未来的福祸吉凶。

关于《本蓍篇》的源头,有传闻它可能源自古老的《卦下易经》。这部经典与天地自然息息相关,而蓍草则作为沟通天人的媒介,自然被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在《本蓍篇》的指引下,人们可以把握时机,做出明智的决策。

接下来,我们走进“归藏・遗爻逸文”的世界。马氏记录中提到,据徐善《四易》所述,《归藏》拥有与《周易》同爻的三百八十四爻。但传注所引用的只有《齐母》、《郑母》两篇。对于未明确引用的卦名,我们暂时不敢强行归类,故附于经文之后,题为“遗爻”以作区别。

1. 关于乾的描述,它宛如积石中的风穴之琴。若调琴者无法使其音协调,则终身不再演奏。马氏记载此句出自《北堂书钞》。严氏认为这个版本是正确的,而马氏的版本可能存在误差。“瘳”字可能是“掺”字的误形,应与“琴”字押韵,即读作“掺搓”。这个爻的含义可能是描述乾卦六爻皆阳,如琴弦一般,若调琴者无法调和,则不再演奏。

2. 离卦位于南方,与日月同辉。这个描述可能出自《卦下易经》。

3. 还有一条爻辞:“上有高台,下有池塘”,以此侍奉君主,其财富如何?这句话出现在多个古籍中。同样地,以此进行商贸,也将带来巨大财富。

4. 又有一条爻辞:“有人将来,遗我货贝。以求则得。”这句话也出现在多个古籍中。

5. 还有描述:“有人将来,遗我钱财,日夜望之。”

6. 君子驾车出行,小人步行跟随的描述出现在《文选》中。

7. 还有关于鸟类的爻辞:“有凫鸳鸯,有雁鹿鸣。”这些描述可能出自《齐母经》。

8. 东君、云中君的描述出现在《归藏易》及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中。

9. 关于自然现象的描述如苍帝升腾、青云伴日等,体现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与崇拜。这些描述在《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我们暂时不敢妄下结论,将这些描述列于此处以供进一步探讨和参考。

附录一介绍了《归藏》的十二辟卦,包括子复、丑临、寅泰等,也被称为商易。这些辟卦是马氏引徐善之言描述的。徐善所描述的这些辟卦并非《归藏》原文,而是他个人的揣测。

附录二为清代马国翰所著的《玉函山房辑佚书》中的一篇关于《归藏》的序文。文中描述了《归藏》的历史背景、价值及其与周礼、郑玄等人的关联。尽管《归藏》包含了一些荒怪的内容,但其大易取象的价值不容忽视。

附录三:《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归藏》秘语介绍

在清朝,严可均对《归藏》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据古籍记载,杜子春注释的《周礼》中透露,归藏与黄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帝王世纪》引自《御览》六百九的描述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殷人因黄帝的缘故称之为《归藏》。这些描述反映了古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与想象,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之情。也凸显了《归藏》这部古籍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御览》六百八所引的桓谭《新论》中提到,《归藏》拥有四千三百言。这表明在西汉末期,这本书已经存在,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汉志》本《七略》中并未将其收录。后续研究中,《文献通考》引自《崇文总目》指出,现今仅存的《归藏》包括《初经》、《齐母》、《本蓍》三篇。而《玉海》所引的《中兴书目》也确认了这一说法。尽管《文渊阁书目》并未明确记载,但推测这三篇可能在元明之际已经失传。如今,通过辑群书所载,共找到了八百四十六字,相较于桓谭所见的本子,仅保留了大约十二分之一的内容。

易经网是一个致力于易经文化、传统文化和国学文化的研究和交流的网站。这个由一群热爱易经文化的专家团队于2010年创建的网站,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深入挖掘、归纳和整理易学文化。网站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免费易学资料下载,如易经视频、易经预测、在线批八字、财运预测等,还涵盖了紫微斗数等易学内容。易经网的目标是携手全国热爱易学文化和从事易学研究事业的专家学者,共同推动易学文化的发展,不断充实其学术与应用价值。通过易经网,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到易学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十二星座运势|12星座运势|每日星座运势|星座月份表|今日星座运势|星座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