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国的首位受封君主虞仲的简介

虞仲其人,史书记载有二:其一为周太王次子、吴太伯之弟,名仲雍,是商末所建吴国的第二任君主;其二为仲雍的曾孙,排行第二,受封虞国,故称为虞仲。

据《史记》记载,古公亶父有长子太伯和次子虞仲。太伯知晓父亲意欲传位给季历以延续昌的后代,因此他和虞仲选择逃亡至荆蛮之地,剪断头发、身刺花纹以示不再争位。这种谦让之举,体现了他们的高尚品德。

关于为何仲雍也被称为虞仲,有一种观点认为,因为仲雍是周章弟虞仲的始祖,而虞仲被武王封于虞国,后代为表达对始祖的尊敬,将“虞”冠于仲雍之前。另一种解释是,仲雍排行第二,所以又称虞仲。

在周代封建宗法体制下,为了使族亲不致绝祀,周武王会加封他们来承祀太伯和仲雍。周章作为吴国君主,理应是仲雍的长曾孙继承太伯的祭祀。仲被封在虞国,称为虞仲。因为虞仲承祀仲雍,所以后人又用虞国的虞字冠名仲雍名前追尊之。

至于虞国的存在时间和传承世系,史书并未详细记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历史如何变迁,虞仲作为吴国和后来的虞国的重要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都会被后人铭记。

在春秋时期,晋军曾借道于虞国,但最终却灭掉了虞国。这一事件,被后世称为“晋军假途,虞国齿亡”。尽管如此,虞仲的故事和精神仍然流传下来,成为后人学习和借鉴的典范。他的谦让、智慧和家族的重要性都被历史所铭记,成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线索。根据《史记》与《左传》的记载,商末周族领袖古公亶父的两位杰出子孙——长子太伯与次子仲雍,在建立吴国后开始了漫长的传承历程。随着时间的流逝,周武王在殷纣被灭后才展开自己的疆域规划,并赐予太伯仲雍的后裔以封地。其中一支被封于虞国,地处中原腹地;另一支则继续执掌吴国,位于东南蛮荒之地。

历经十七世的传承,吴国迎来了公元前655年的命运转折之年。在这一时期,虞国国君因贪图晋国晋献公的宝马美玉,允许晋国军队借道其境讨伐虢国。晋军主帅荀息率军成功攻灭虢国后,趁势回师途中一举攻袭虞国。这个曾经显赫一时的虞国,就这样因一时的贪婪和疏忽,被晋国巧妙地消灭。这便是“借道伐虢”与“贪宝亡虞”的故事由来。

虞国的覆灭,不仅是一段关于权力与贪婪的历史记载,更是一面警示后人的镜子。它告诉我们,在权力的诱惑面前,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原则。而吴国虽然在东南蛮荒之地,却凭借智慧和勇气,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屹立不倒。这一故事不仅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的兴衰历程,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历史的残酷。

如今,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禁感慨万千。曾经的虞国繁华已逝,留下的只有历史的遗迹和深刻的教训。而吴国的故事则成为激励后人的典范,教导我们在面对挑战时,要勇敢面对、智慧应对。这段历史不仅让我们了解过去,更让我们思考未来,警醒我们在追求发展的不忘初心,坚守道义。

十二星座运势|12星座运势|每日星座运势|星座月份表|今日星座运势|星座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