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占经 卷五十一

开元占经天文详解——太白星的动态轨迹与意义解读

在古老的天文占星学中,太白星,也称金星,它的运动轨迹和位置变化,常常被视为重要的天机泄露。太白星在各个星宿中的位置变化,对于古代占星师来说,不仅揭示了天象的变化,更暗示了人间的吉凶祸福。以下是太白星在不同星宿中的动态轨迹及其对应的解读。

当太白星侵犯石氏中官时,《圣洽符》指出,这可能是兵起满野的征兆,可能暗示强臣谋主。如果守卫之臣有谋略,事情将在两年内解决。

太白星若侵犯大角,各派占星术普遍认为这预示着战乱。如《荆州占》所述,这可能意味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海中占》则进一步指出,这可能暗示有臣子背叛,边境有忧。对此,君王需高度警惕。

当太白星侵犯埂河时,巫咸认为这暗示国有谋兵,四夷入侵中国。边境的安宁受到威胁。太白星侵犯招摇时,意味着边兵大起,敌人入侵。若防御得当,敌人可能会败退。但如果国王遭遇不幸,危机可能持续三年。

太白星与玄戈、天枪、天棓等星宿的交互作用也有特定的含义。《圣洽符》等古籍均有详细记载,这些交互作用可能暗示边兵起事、宫中变故等。

太白星侵犯女床、七公、贯索等星宿也有各自的解读。如侵犯女床,可能意味着宫中兵变;侵犯七公,可能暗示大臣被诛;侵犯贯索,可能以狱事为乱。这些都需要统治者高度警惕和应对。

太白星在天市垣、帝座、候星、宦者、斗星、宗正、宗人、宗星、东西咸、天江、建星、天弁等星宿的动静也有特定的解读。这些解读涵盖了从军事、政治、社会多个方面的信息,是古代统治者进行决策的重要参考。

太白星动河鼓之宫

据《黄帝占》记载,太白星若侵犯河鼓之位,意味着大将或左右将有诛罚之事发生。石氏则指出,太白入河鼓,意味着兵起,大将出动;若守之,则所犯之将受诛。郗萌认为太白守河鼓,兵起在即,期限六十日。这些星象似乎预示着战争与变动。

太白星犯离珠

石氏观测到太白星侵犯离珠,认为宫中可能有事发生,或是有后宫的动乱。巫咸亦认为太白犯离珠时,会有兵起之事,后宫可能出现凶象,女主会感忧虑。

太白星守匏瓜

《玄冥占》提到太白守匏瓜,可能意味着君主诛戮族邑,或有兵起。同时有说法认为王者可能会以果赐诸侯。《圣洽符》则指出太白犯守匏瓜时,天下有忧,游兵四起,鱼盐价格飞涨。

太白星触天津

太白星若侵犯天津,交通要道可能受阻,兵起之象。《海中占》与《文曜钩》等典籍亦有相关记载,认为太白入天津意味着大乱,涉及四方中央,可能有亡国之事。石氏更指出太白守天津三十日,人主有忧。

太白星近螣蛇

甘氏认为太白守螣蛇时,天子前螣有凶象,奸臣可能谋划不轨。而《玄冥占》则提到诸侯中可能会有以水为灾的情况。

太白星入王良

据《帝览嬉》记载,太白入王良可能意味着车骑之弊,马多死,关津不通,国有忧。石氏认为太白守王良可能涉及大将的亡故。郗萌则指出天子马多死。关于太白的这一系列动向似乎预示着战争与变动即将来临。

太白星涉积水、积薪、水位

巫咸指出太白犯积水,可能带来水灾,鱼盐昂贵;甘氏则认为太白犯积薪可能导致大旱、五谷不登、人民饥荒。而涉及水位时,可能带来以水为害的情况。这些星象似乎预示着自然灾害的发生。

太白星近轩辕

当太白星接近轩辕时,《荆州占》等典籍记载可能与女主有关,女主可能失势或遭遇不测。同时也有说法认为这是大臣出令或女御有诛的征兆。《圣洽符》等文献还提到兵大起、宫中忧等情形。这一系列的星象似乎预示着宫廷与战争的变动。

其他星宿的变动也同样引人关注。如太白犯少微时,可能意味着名士有忧或忠臣被害;而犯太微则可能预示主受期命夺号或大臣有忧。每一颗星宿的变动似乎都承载着特定的信息和寓意。

在深邃的天空中,太白星以其特有的光辉吸引人们的目光。它在庚子日顺入太微天庭,这是天子的专属,若非庚子日,则非天子所遣。当太白星进入太微轨道时,象征着吉祥。这条轨道,从西门入,东门出,如同左右掖门,毫无阻碍。若偏离此轨道,则意味着有所侵犯或守备。

郗萌解释,当太白星位于太微门时,可能受到制约;当其位于左执法时,受事于左右执法。若它在太微门停留三日以下,受制约;若超过三日,则可能引发兵乱、盗贼、饥荒等问题。

石氏认为,太白星从东掖门出发,可能是相国受命;从西掖门出发,可能是将帅受命。太白星进入太微庭,若从左右掖门出入,可能意味着大将军的出征。黄帝占则指出,太白星入天庭,色泽白润,持续一百八十日,可能有赦免之令。

帝览嬉预言,太白入太微,出端门,可能意味着臣子不忠。洛书更明确指出,太白入左右掖门,出太阳东门,可能有强臣被诛;若入端门,在庭中停留十日,可能意味着臣欲害君。春秋图则描述,太白入西华门,出东华门,可能有大臣作乱,图谋其主。

甘氏曾言,太白星若入太阴西门,出东门,可能天下大乱,主死宫破,若有大水,可能持续一年。司马彪的天文志记载了一则历史实例:王莽地皇四年秋,太白星在太微中照耀如月光。当时王反叛之事不断发生。这便是太史公所说的“兵将天子庭也”。那时城中少年子弟起兵攻王莽的故事也被记录了下来。另外一次历史事件是晋慧帝大安二年秋的太白守太微事件导致了战乱。

在星宿的观测中,太白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志。每当它出现在天仓、天囷、天廪等地,都预示着世间的风云变幻。

当太白守天仓时,诸侯有发粟之事,意味着粮食的储备与调配将关乎国家的安危。星象显示,太白若当户守之,将星之主将受命出征,但不为主所用。石氏则指出,太白入守天仓,意味着兵起,粮食的储备将被调动,可能因为年谷不登,导致人民饥饿。

当太白犯天囷时,天下兵起,仓库的储备物资将被发动使用。石氏说,若御用之物大量出动,库藏空虚,预示着危机即将来临。更有《海中占》记载,太白入天囷之际,天下兵起,储备被破坏。

太白守天廪时,天下有大饥之象。甘氏指出,此时天下有兵,岁大饥,仓粟散而不出。而《玉历》则说,此时军粮供给紧张,天下粟出。

太白入天苑,预示着出兵犯外夷。《荆州占》和石氏都有类似的预测,更具体地说,如果太白守之二十日,天下兵起,马多死,国家将面临忧患。汉孝武元鼎五年的星象显示,天马因战争而大量死亡。

当太白犯参旗时,九州骚动,天下皆兵。《海中占》指出此时弓矢紧张,将士备战。《文曜钩》更是说王者有忧,国家不宁。

太白入玉井时,预示强国得失之地。《黄帝占》和巫咸都有类似的预测。而《感精符》则说如果以水为变,水兵将大起。

当太白犯屏星时,预示着大臣的荣辱。《玄冥占》说如果太白守屏星,诸侯有谋。甘氏更是直言“为大臣戮”。

至于太白犯天厕、天矢、军市等星象则分别预示着疾病流行、贵人之死、兵乱等社会动荡现象。《帝览嬉》和《荆州占》等古籍都有详细的解读和预测。

古老的天文观测中,太白星象的异常位置与移动,总是被赋予了预示天下大势变化的意义。每当太白侵入天潢,据黄帝所言,这预示着天下大乱,政权更迭,贵人逝去,兵灾四起,道路阻隔。郗萌则进一步解释,这是为主忧来,可能是水害,尤其是井中之水带来的灾难。

当太白触碰咸池时,各种预言更是纷纷涌现。黄帝认为这代表着天下混乱,政权更迭,君主的恶兆。《春秋纬》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甘氏则进一步指出,这预示着兵丧、大败、忠臣失位、旱灾或者大水,贵人逝去。更有《荆州占》详细描述了太白中犯咸池可能引发的大规模战争。

太白在天街的位置也被赋予了特殊意义。郗萌认为这可能意味着诸侯自立,或者水灾兵祸。《荆州占》也指出太白守天街可能带来的兵塞道路的情况。与此《文曜钩》更是描绘了一幅主弱臣强,天下不通的画面。

太白侵犯其他星象如狗星、天田、哭泣、八魁、鈇锧等都有各自的预示意义。如侵犯狗星可能引发守卫之臣的动乱,侵犯天田可能引发大水或者五谷受损,而侵犯哭泣星可能预示皇家的丧事。

在九州殊口、天节、军井等地,太白的异常位置也被认为是战争、兵灾的预兆。甚至当太白触碰天狗时,可能意味着北夷的饥荒,邻国的土功等。每一处的变动都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展现出了古代星象学的丰富内涵。

长垣、土司空、键闭、天桴、天渊等地也同样被太白星的异常变动所影响。从三公九卿的动乱,到兵灾的兴起,从海洋的变动到江河的决堤,每一处变动都在星象的预示下被赋予了深刻的意义。而太白的变动对这些地方的影响更是深化了古代天文学在政治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这些星象预测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深入观察,也展现了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期待和担忧。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十二生肖本命佛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