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六壬预测学

第一章:地盘与六壬式的推演

六壬式,又被称为六壬课,是古人用来预测吉凶的一种占卜方式。在推演六壬课之前,首先需要理解并排列地盘。地盘是六壬课的基础,其排列方式固定不变。

地盘以十二地支为次,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成一个方形图。这十二地支分为五行和阴阳属性,方位也各有特色。子为正北,卯为正东,午为正南,酉为正西,丑寅为东北,辰巳为东南,未申为西南,戌亥为西北。阴阳属性则是根据子、寅、辰、午、申、戌为阳,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来划分。

第二章:天盘的构建与月将的选取

天盘的构建基于地盘的十二地支和月将的选取。月将加临地盘占时之上,同样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完十二支就组成了天盘。月将的具体取法严格遵循历法和节气的变化。比如正月雨水后是以登明亥将为月将,二月春分后则以河魁戌为月将,如此类推。天盘的构建是动态变化的,每一天的十二个时辰都会有一个对应的天盘。

第三章:四课的排列与解读

在完成了天盘的构建之后,就需要进行四课的排列。四课以日干和日支为基础进行定义和排列。日干指求测之日的天干,日支则是对应的地支。每一个天干都有其在地盘上的寄宫,比如甲寄宫于寅,乙寄宫于辰等等。这些寄宫的选择有其独特的逻辑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汉代和魏朝的式盘上,十干的寄宫有所不同,体现了随着时间发展,这一学问的演变和进步。

第四章:三传的原理与运用

三传是六壬式中的重要概念,包括初传、中传和末传。它们分别代表事物的开始阶段、中间发展过程和结局。三传的取法基于天盘神和地盘神的相克关系。传递的是信息,根据天盘的动态变化和地盘的固定属性进行解读和预测。比如甲辰日午时酉将占中,如果四课中只有一课有下克上的情况,那么就会取受克的地支为初传,再依次取中传和末传。这样的推断方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六壬预测的第一步是排布地盘。地盘的排列固定不变,以十二地支为次序,按照顺时针方向形成一个方形图。每一个地支都有其独特的五行属性和阴阳属性,这些属性在预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寅卯属木,巳午属火,申酉属金,亥子属水,而辰戌丑未则属土。每一个地支还对应着特定的方位和季节。

接着是构建天盘。天盘的排列方式依赖于月将的选取,这是根据月份和节气来决定的。月将加临地盘占时之上,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完十二支就组成了天盘。比如,在正月雨水后,我们使用登明亥将;在卯时占演时,就将亥加临到地盘的卯位上。每一天的十二个时辰都有对应的天盘,因此一天可以排成十二个不同的天盘。

在六壬预测中,“贼克法”和“比用法”是取三传的重要方法。当四课中有相克的情况时,我们需要根据特定的规则选择初传、中传和末传。如果四课中既有上克下,又有下克上,那么我们会优先选择下克上作为初传。而当四课均为下克上时,我们会选择与日干相比和的地支作为初传。这里的比和,指的是阳干与阳支或阴干与阴支的配对。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无法用“贼克法”和“比用法”取初传,我们可以使用“涉害法”。这种方法是在四课中有两课或多课出现上克下或下克上的情况时使用的。在取初传时,我们需要考虑日干的属性以及受克的支神的属性。

六壬预测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其独特的预测方式融合了天文、历法和地理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在推演六壬课时,我们需要先排布地盘和天盘,然后根据特定的规则取三传。每一步都需要谨慎细致,因为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预测结果。希望读者们能更深入地了解六壬预测学的奥秘。

值得一提的是,六壬预测并非仅仅是一种预测方式,更是一种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深度思考。它提醒我们,人与自然、宇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的命运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在面对人生抉择时,我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谨慎行事。在中国的古老文化中,正月建寅,寅与亥合,以登明亥为正月的守护神。随着月份的流转,二月建卯,卯与戌合,以河魁戌为二月的守护神。如此类推,直至十二月建丑,丑与子合,以神后子为十二月的守护神。这便是古代天干地支与月份之间的深厚联系。

随着对天象的深入研究,人们开始排布地盘、天盘,并需要起四课。这四课以日干定第一、二课,以日支定第三、四课。这里的日干、日支并非随意而定,而是基于求测之日的真实天干地支。天干有十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它们在地盘上有各自的寄宫。如甲寄地盘寅宫,乙寄地盘辰宫,依次类推。这种对应关系背后蕴含着古人对宇宙运行的深刻理解。

当我们深入探讨这些天干寄宫的原理时,会发现每一个天干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象征。例如甲课寅上乙课辰,丙戊在巳不须论等,这些古老的课程背后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尊重。汉代式盘只有部分天干的寄宫,到了魏朝铜制式盘,十干寄宫才完备起来。这反映了古人对天文的探索是一个长期且不断深化过程。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甲子日卯时亥月将占,我们首先要以月将亥加临地盘占时卯上定天盘。在这个过程中,日干甲寄宫于地盘寅,寅上为戌,第一课就是戌甲戌。而在天盘和四课的书写格式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一课所代表的含义和象征。第一课代表日干的阳神,第二课代表日干的阴神,第三课代表日支的阳神,第四课代表日支的阴神。

接下来是三传的解读。三传分为初传、中传和末传,它们分别代表事物的开始阶段、中间发展过程和结局。传递的是信息。取三传的方法主要根据天盘神和地盘神的相克关系来确定。这个过程复杂而精细,需要根据具体的四课情况来取初传、中传和末传。例如,如果四课中有下克上的情况,那么受克的地支就会成为初传。如果四课中有两课相克,一课上克下一课下克上,那么会舍去上克下,取下克上者为初传。这种取三传的方法称为“贼克法”。

这些古老的课程和方法都是古人对天文、地理、人文的深入理解与探索。它们不仅仅是古老的学问,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今天,我们重新解读这些课程和方法,不仅是对古人的致敬,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六壬预测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其理论框架和推演过程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在预测过程中,地盘的排列是固定不变的,以十二地支为次,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成方形图。天盘的排列则根据月将和占时进行。这一古老预测学的方法被细致阐述于实用六壬预测学中。

若四课中存在上克下的情况,无论是两课、三课还是四课,我们都可以采用“比用法”取三传。当存在下贼上或上克下的情况,初传无法用“贼克法”或“比用法”取得时,我们可以改用“涉害法”。可见,六壬预测学的灵活性和深度在于如何根据不同的情形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推演过程中,天干的寄宫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每一个天干都有自己的寄宫,如甲寄寅、乙寄辰等。这些寄宫在地盘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在排完地盘、天盘之后,就需要根据日干和日支起四课。四课中的第一课和第二课由日干决定,第三课和第四课由日支决定。这样的设定体现了天干地支相互关联的特性。

关于三传,它是六壬预测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传代表事物的开始阶段,中传代表事物中间的发展变化过程,末传代表事物的结局。传递的是信息。取三传的方法主要依据天盘神和地盘神的相克关系来确定。从初传、中传到末传,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事物的起始,还可以洞察其发展的过程和结果。

六壬预测学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的学问,它融合了天干地支、五行阴阳等哲学思想,通过地盘的排列、天盘的演绎、四课的起例以及三传的取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预测体系。在探讨和研究这一学问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以期更好地运用于实际预测中。这样的学问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也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关于取三传的方法,大致有九种类型。我们可以从四课中选取下克上的课作为初传。当下克上的课不存在时,我们会选择上克下的课作为初传。如果初传确定后,中传和末传的选取则基于初传在地盘本位上所加的天盘之将。

例如,在甲辰日午时酉将的占卜中,我们发现第一课没有克制关系,而第二课存在下克上的情况(巳火克申金)。我们取受克的申金为初传,然后在申金的地盘本位上所加的亥为中传,再亥的地盘本位上所加的寅为末传。

如果四课中有两课相克,一课上克下,一课下克上,那么我们会舍去上克下,取下克上的课为初传。中传和末传的选取依然遵循上述规则。这种取三传的方法被称为“贼克法”,其中下克上称为“贼”。

当四课中有两课为下克上,或三课、四课均为下克上时,我们会以与日干相比和的课为初传。这里的比和指的是阳干与阳支、阴干与阴支的对应关系。例如,甲戌日未时申将占中,因占日的天干甲属阳,我们在受克的阳支中选取初传。

这种取三传的方法称为“比用法”。如果四课中既有下贼上的情况,又有上克下的情况,或者两种情况都有且无法用“贼克法”和“比用法”确定初传,那么我们可以使用“涉害法”来确定初传。

这些规则中的每一个都有其特定的应用场景和决策流程。无论是“贼克法”,“比用法”,还是“涉害法”,它们都是基于特定的占卜原理和逻辑推导出来的。这些方法的口诀和规则,都凝聚了古代智慧和经验。在运用这些方法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原理,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杨景磐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这些占卜方法的途径。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十二生肖本命佛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