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六壬式的天文依据

大六壬式的天文底蕴

大六壬源远流长,位列古传三式之一。它的式盘由天盘和地盘组成,蕴含着深厚的天文依据,即日躔宫次和月将的起用。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古老术数的天文背景。

一、六壬式天盘的基本构造

从安徽、甘肃、上海等省市博物馆所藏的古代六壬式盘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天盘的基本构造。这些式盘中的天盘包括北斗七星、十二神将名以及二十八宿。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天罡(辰),构成天盘的核心。

二、十二次及其所含宿度

中国古代将黄道附近分为十二等份,名为“十二次”。每次以二十八宿的某些星宿为标志,用以观察日、月、五星的周年视运动,确定日躔位次和二十四节气的宿度。这些宿度在六壬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由于二十八宿所占度数不一,造成了十二次的起止界限和宿度之间的参差情况。据《汉书﹒律历志》记载,详细列出了十二宫次所含的宿度。这些宿度数据为六壬术提供了重要的天文依据。宋代的《景佑六壬神定经》所记载的十二次入宿度与《汉书﹒律历志》所载完全相同。这也是六壬式传承千年不变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十二月将的起源与应用

月将是指太阳运行经过十二次的时间,月份以节气为准。月将的名义在《景佑六壬神定经》中有详细的解释。月将与十二次相对应,以太阳所躔之宫次为月将。月将在六壬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是判断吉凶的关键之一。

四、月将的起用与日躔过宫的重要性

六壬式的关键之一是月将的起用。月将的起用时间应以当时的天象为依据。中国科学院严敦杰先生指出:“在六壬式盘中推算十二月将需要用当时的天文学知识”。换言之,六壬用式应以当时的天象为依据。月将的起用应准实际日躔过宫,这也是六壬术的重要原则之一。根据《汉书﹒律历志》的记载,可以列出太阳运行到各宫次的准确时间。这些时间数据为六壬术提供了重要的天文依据。

大六壬式具有深厚天文底蕴。从古代六壬式盘的结构到月将的起用,都体现了古人对天文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这些天文知识为六壬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深入探讨大六壬式的天文依据,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古老术数,还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天文现象的敬畏和热爱。在古代的天文学观测中,对于太阳过宫的时间有着精确的记载。当时,太阳运行在十二次之间的过宫时刻,恰好与每月的交节日相吻合,而非在中气之后或其他时间。这就是“正月将登明,二月将天魁,三月将从魁,四月将传送……”的历法起源。

这一观测结果源于二千四百年前的天象实测。在当时的历法中,冬至日躔牛宿一度,正是每月之交节日太阳过宫的时刻。换言之,太阳运行到斗十二度时交大寒节,女八度时交小寒节,危十六度时交立春节。这些精确的观测数据,反映了古人对天文的深入研究。

当时,日躔之宫次与月建之所合相吻合,因此唐代的李筌在《太白阴经》中误以“十二月合神为月将”。实际上月将的依据是太阳所躔宫次。宋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强调了这一点,他明确指出:“当从太阳过宫”,如果不以太阳躔次为依据,那么日月、五星、二十八宿的运行都将不符合天文规律。

由于春分点的缓慢西移,引起了日躔位置的相应退度,这种现象被称为“岁差”。岁差导致日躔过宫的时间发生变动,这一变动大约在公元700年前后被李淳风和僧一行所校正。他们通过精密的观测和计算,发现当时日躔过宫的时间已经比原来退行了十五度以上。他们提出并更正为中气後过宫。

元明以後,有壬式者在应用中体会到用将的差误,因而提出了“真月将”的概念,并采用所谓的“超神法”。这种方法只是把日躔点从中气以後提到中气之前,并没有真正符合实际日躔宫次。尽管名为“真月将”,实际上并不真实。

相比之下,《景佑六壬神定经》对月将的起用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方法。该书依据当时实际的日躔宿度来推算过宫日期,确保“用式无差,占事有准”。这本书没有提“中气後过宫”,可能是因为中气以後已经存在五天以上的差误。在运用六壬式起用月将时,当以《景佑六壬神定经”之法为准则。

古代的天文学家们通过精密的观测和计算,确定了太阳过宫的准确时间,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月将的概念。虽然历经多个朝代的演变和修正,但始终遵循的实际日躔宫次的原则。这些成果体现了古代天文学的高度成就,也为我们今天研究天文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姓名算命|算命准吗|测字算命|婚姻算命|周易算命|抽签算命|称骨算命|生辰八字算命